少林功夫的功能
少林功夫最原始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保卫寺院的安全。但是,经过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完善和提升,
尤其是随着火器的普遍采用,武术整体退出武装领域而成为一种文化。目前中国已经处于和平建设时期,
少林功夫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衍生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1、从其内容构成看,少林功夫是一个有结构的庞大体系,其中包含着一个有序的文化积累过程,而
不是简单的杂乱的历史经验堆积。首先,少林功夫主要是以套路为基本单位,每个套路是由多则上百个、
少则几十个的动作组合而成。动作之间的连接设计,不仅严格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同时也充分融入了中国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等原则)。其次,套路与套路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相互之间有所照应。表面上看,是按照难易次第排列,是学习的阶梯或模式;深入地看,实为中国古代思
维方式之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模式。所以,少林功夫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同时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宝库。
2、因为少林功夫是一个技术知识体系,其中隐含着一套严格的学习模式,所以,很自然地被少林寺
僧人转化为学佛修禅的程式。在少林功夫成为僧人们学佛修禅的手段以后,僧人们又会反过来将自己建立
在佛教无常无我的教义之上的宗教徒生活方式和对大智大勇精神的追求注入少林功夫,使少林功夫的内涵
和品质得以提升,达到“禅武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禅武不二法门”。
3、转化为健身的养生功能。少林功夫作为技术体系,具体表现为武术套路。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
起来的。动作的设计和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之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动
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理论:手与足合,肘
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根据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最合乎人体自
然结构的动作,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不断地去芜存精,留传下来的套路,都是
非常珍贵的精华部分,能使人体潜能高度发挥,实为最优化的人体运动方式。所以,少林功夫都是具有健
身的养生功能,其中的《易筋经》《洗髓经》等,就是非常著名的健身养生功法。
4、具有审美价值的表演功能。审美价值是事物的基本属性。审美标准与该事物的背景文化价值取向
息息相关。人总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传统的少林功夫,是嵩山少林寺历代僧人经过一千五百多年
的创造和锤炼而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体运动美学的精华所在,它含蓄内刚,坚实
有力,“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笼罩在静穆的佛教文化氛围中,具有震撼人心的独特审美价值。少林功
夫套路现尚存545套之多,即有545种组合变化,实在美不胜收,是人体运动艺术宝藏。20世纪80年代,随
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少林寺为了宣传少林文化,成立了少林功夫表演团,
充分发挥少林功夫的审美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公开为各国人民巡回表演,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5、少林功夫促使登封市社区旅游和武术经济产业的形成。少林寺建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少林
功夫至迟在明中期嘉靖年间(1522~1565年)即已闻名于世,所谓“拳以寺名,寺以拳显”,给登封市社区
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少林功夫已经成为登封市社区文化的核心,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登封市社区的整
体产业格局。例如:2001年登封旅游产业直接效益4100万元,占登封市财政收入25.5%;社会综合效益5亿
元,占登封市国民生产总值11%。目前,登封市少林功夫学校有66所,在校学生2.6万人,从业人员有2000
多人,年产值约5200万元(登封市以外少林功夫影响所及社区产业情况,尚无进行统计)。合计上述旅游和
武术教育两项,总产值9300万元,占登封市国内生产总值1.8%,已经成为登封市的重要产业。
6、少林功夫与少林寺历史密切相关。一千五百多年来,由于嵩山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圣地和禅宗祖
庭的特殊地位,从清初(17世纪)开始,在满清民族统治中国背景下,少林功夫即被赋予民族政治寓意,成
为中国民间的精神力量象征之一。一方面随着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另一方面随着少林功夫不断地被文学
化演义化、以及现代影视等媒体传播,少林功夫已经从一个寺院的看家绝活,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民俗文化
。尤其在当代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多元文化格局背景下,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
,少林功夫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通俗的表述,成为跨民族、跨世界,甚至跨信仰的文化凝聚力的重要
支点,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少林功夫文化大社区,发挥着独特的文化功能。
上一篇:嵩山少林寺只履西归的传说渊源 下一篇:少林功夫表现形式 |